朋友們聚會的時候常常會聊起關於「理想型」的話題。


15歲的時候,理想型是對於外表上的要求。比我高的,不太胖的,臉蛋不錯的。

18歲的時候,理想型是對於性格上的要求。善良的,有耐心的,對我好的。

23歲的時候,理想型是希望對方可以和自己有同一個頻率。我們可以瞭解彼此經歷過的,懂得彼此感受過的,可以互相學習互相支持,一起一直走下去的。


不知不覺,離鄉背井的生活步入了第六年。六年,說長不長,但說短也不短。眼睛看過的身體經歷過的都讓心理上有了很大的改變。整理臉書上那些舊聊天紀錄的時候,突然發現,那個衝動,說話不經大腦,脾氣火爆的自己早已經不見了。曾經的自己,真的很讓人討厭啊。以叛逆為理由,自以為是。對陌生人冷漠,對熟人放肆。那些至今還在的人究竟怎麼受得了如此糟糕的我,我真的很好奇。

六年了,試過失去,試過遺憾,試過失望,試過悲痛。這些不好的都是一個又一個歷練。經歷過這些歷練之後,思想明顯變得不同,覺得現在的自己和六年前的自己相比起來,沈澱了很多。所以,會希望將來有緣遇到的那個人,是能夠接受這個不曾完美,願意聆聽那些不曾對人分享的故事,理解故事裡那些心情,給一些意見改善現狀,能夠一起經歷、一起學習、一起成長、一起苦一起笑一起珍惜的人。


這就是,和一群遊子聊天之後,認真想的答案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.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